"就像扫条形码可能遇到重影或残缺,其实测序深度才是关键"(例:便宜检测=模糊扫码?30X覆盖度决定基因位点识别准确率)
问:报告说"临床意义未明"是不是白做了?
破:这是科学严谨性体现,反而比乱下结论的机构靠谱
行家锦囊:记住3个关键数:测序深度≥30X、数据库更新频率>1次/季、认证实验室编号要可查
"就像台风路径预测,外显率才是重点"(例:查出风险基因≠100%发病,环境因素才是变量开关)
问:为什么同样检测项目价格差5倍?
破:就像手机分千元机和旗舰机,生信分析团队才是隐藏成本
避坑口诀:三查三不查:查认证/查数据库/查售后,不查娱乐项目/不查玄学项目/不查过度包装项目